时间:2022-04-29 17:27:43编辑:诸葛小包
好友陈捷(家庭关系管理理论创始人),近日发表了一篇文章,对当前好似非常专业,实则鱼龙混杂的取名、改名乱象,进行了善意提醒。虽然我觉得有点太过温和(文如其人),但还是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,遂摘引如下:
近日,多家媒体转发名为《被“梓”掉的一代:是谁限制了我们起名的想象力?》一文。该文引起了人们对取名改名“市场”的关注和思考。
为孩子取名,历来是中国家庭非常重视的一件事情。然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,或是媒体报道中,都不难发现,我们今天许多人,尤其是年轻父母给孩子取名,虽然重视,却又是非常草率的;越想取好名,越是取不好。绝大多数依赖网络的80/90后父母,并不懂如何给孩子取名,只好交给网络上的“大师”。
家庭关系管理专业人士陈捷认为,网络取名是一种选择,可以作为一种指导,但给孩子取名,应不局限于网络取名。目前,取名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,但取名基于的“文化背景”,或者说是“理论基础”是比较单一的,无论是线下的“算命先生取名店”,还是线上的淘宝店、APP、小程序这些,大多数是以“周易”“八卦”“五行”作为理论依据。
众所周知,这些理论是先秦时代,我们的祖先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一套文化系统,一直流传至今,并深刻地指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。然而我们也看到,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发展,社会家庭学、家庭关系管理学、心理学等这些现代学科的理论知识也在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他建议,如今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一代,相较以往任何一代父母而言,总体上受教育程度较高,知识面较广,接收信息量也较大,给孩子取名字,除了参考“周易”“八卦”“五行”等传统文化,同时也可以在家庭关系管理系统内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,多角度思考,多一种选择,就会避免重名的问题。
陈捷指出,从家庭关系管理的角度来看,名字是父母赋予孩子满满的爱。在伴侣关系中,最热切、最有承诺的一句话是“我要跟你生孩子”,孩子是男女双方爱的结晶,也是爱的印记。为这个爱的印记取名,所取的名字就是这种爱的见证与表达。每当父母叫唤孩子名字的时候,这种爱就自然而然地在家庭里流露出来,随着时间流逝,世事变迁,孩子的名字永不改变,依然在提醒着父母双方,当初给予对方的爱的承诺。
名字是父母赋予孩子的能量,同时能激活家庭的能量。这个观点与我的家庭核心价值学中的核心论点不谋而合。孩子出生之后,家人无比重视,父母及其父母欢天喜地,亲朋好友前来庆贺,从那时起,名字会伴随孩子的一生,有人计算过,人生八十岁近三万天,被人喊到的次数数以十万计,越是年幼就越是经常,以每天几十次上百次地喊到叫到,再加上被人念及想到,被人论及说到的次数,就一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最重要的能量元素了。其作用远不是以“符号”二字能概括的了的,更远远大于伴随人一生的其他元素。每喊到或念及一次,都是能量的一次激活。因此,老话所说的所谓“名字就是个符号”之论显然过低地估量了姓名的作用,注定被时代所淹没淘汰。
谈到这一点,陈捷认为:“有人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而已,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做人。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。恰恰因为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,而且是体现个人独一性、独特性的符号,终身影响、终身使用的一个符号,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。而且,从心理暗示的角度上看,名字是会影响我们做人的。比如我是一个性子和反应都比较慢的人,我父亲为我取名叫‘捷’,他希望我思考问题、行动做事都能敏捷,用名字来弥补我能量场的不足。当我被赋予了某种意义,那么大家叫我名字的时候,实际上我会有一种心理暗示:我是一个敏捷的人,我带着敏捷的能量进入到各种‘场’当中去。我有一个男同学,他的父母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,给他取了一个很女生的名字,结果这个男孩就因为名字,从小自卑,内敛羞涩,不愿与人打交道,这就变成了他的能量场。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。父母是第一个赋予孩子能量的人,而孩子身上的能量又能反作用于整个家庭的能量。”陈捷如是说。
他还认为,名字是父母赋予孩子的健康人格与旺盛的生命力。“婴幼养性、童蒙养正、少年养志、成年养德”,养性,养的就是孩子的性格。孩子的性格养成,需要父母长期教导培养。名字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性格,但是名字会从心理层面影响孩子的性格。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名字,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认知与性格塑造。另外,古人对儿子的谦称是“犬子”,很早以前,农村的父母给孩子取小名,会取一些“狗剩”“二狗”这些粗鄙的名字,其本意就是希望孩子能有像犬狗那样旺盛的生命力。今天我们肯定不会用犬子、二狗这样的文字,但我们可以用一些具有旺盛生命力含义的词汇来给孩子取名,寄寓我们对孩子生命的祝福,让孩子带着祝福上路。